鉴于最近的一些事件(包括 跨平台商品推荐、对软件隐私条例的阅读、邮箱被盗用 等),对于「隐私」进行了一定反思和实践。 想来之前对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此可能在各个场景下泄露了很多信息而不自知,之后会对这一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实践。

关于隐私问题

当然,如何去定义「隐私安全」也是一个很难且模糊的问题;而对于自己一个小白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自己来说,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出发于个体对于「被窥探」的本能厌恶和恐惧,理想的是非常朦胧的「保有个体自由」,期待:

  1. 平台之间的数据独立:能够在不同的平台呈现/扮演个性中不同分量,而不被跨平台追踪;
  2. 和现实的隔离:关乎个人物理信息的方方面面,不完全罗列 —— 身份证、手机号、居住地(包括定位)、照片(抵制人脸识别)、教育和工作信息 等;
  3. 建立在上述两点之上的「虚拟性」:套用一句话,「对方不知道这个账号之下是人是狗」;

目前的总体实践原则:基于对 Apple 和 Google 的相对信任,减少其他平台的账号注册和信息泄露。

因此,以下所讨论的多是从一些更「便捷」的软件转为 Apple 原生,去选择某种「不方便」;当然,不涉及任何道德判断,仅做个人反思与实践记录。

相关讨论(引)

手机隐私实践

少数派 如何更好地保护手机数据隐私?这 10 款 App 你可能用得上 介绍了

  • 图片
    • 删除照片的 EXIF 信息:EXIF Viewer & Photo EXIF Editor
    • 隐私信息打码:归空 & 纯纯打码
  • 上网
    • 保护网络浏览、搜索信息:DuckDuckGo
    • 屏蔽网页追踪:AdGuard
  • 信息安全
    • 保护真实号码:运营商小号 & 阿里小号 & Google Voice
    • 加密邮箱:ProtonMail

数字生活(入门)指南

还有这篇 写给大学新生的数字指南 谈了数字生活的几个方面

  • 手机号
  • 邮箱
  • ID - 网名
  • 域名
  • 密码管理

关于密码管理的讨论

如何设置密码才更安全高效?我的密码管理方法 其实讲得有点细碎不够体系,但还是有很多可呼应的地方

  • 密码管理
    • 尽量减少同一密码的多次使用
    • 大平台一定要有独立的密码
    • 尽量选择第三方登录而不是注册新账号
  • 密码分类
    • 最重要的账号:支付、社交、第三方
    • 可以第三方登录的
    • 需要独立注册的
    • 注册一次就不会再回来用的

Apple 原生软件尝试/替换

地图

继上周从同学那儿发现 iOS 原生的 maps 也「堪用」之后,今天下载尝试了 maps,本地化还不错。

  • 缺点
    • 一个问题是 maps 无法单独切换软件语言(只能在设置中切换地图标记的语言,但是软件的界面仍然是英文的);然而由于地图还是显示中文的,所以实际上对于使用体验的影响也不大(况且,最近常想到的一点:现今时代,有时需刻意制造一种「不方便」
  • 优点
    • 时间预估也还可以,定位和导航也都堪用;
    • 最满意的一点,是和原生系统的交互非常好,例如可以和 Contacts 中保存的地址交互;

输入法

iOS 输入法换成原生 inputs 之后,也尝试逃离「搜狗输入法」。初步体验之后,发现中文「简体输入法」的体验其实还不错。

  • 转换/技巧
    • 中英文切换,相较于搜狗好用的 Shift 键,设置中可配置为「中/英」(长按则为大写锁定,而想要暂时输入大写符号可按住 Shift 键的同时键入);
    • 对于 「」 可采用组合键 Shift+[] ;测试过在 Chrome 地址栏和 MWeb 中,单直角引号环境下重复上述组合键可输入 『』,但是在一些第三方环境例如 iCity 网页版中就无法成立;
    • 比较困难的是代码符号,现有两种方案:1. 切换为英文;2. 自定义文本替换,比如定义 cocode。目前都在使用。
      • 另外,有人回复说「用 karabiner 把左 ctrl 或者右 shift 改成 ` 符号」,考虑到兼容性和 less 原则,暂不尝试
    • 其他一些不方便之处配合 Control+Command+Space 唤出符号键 来解决吧~
  • 讨论
    • 关于是否要在中文中使用英文标点,配置中也可设置,但考虑到习惯问题暂时放弃。1. 事实上,仅仅是「半角/全角」的切换,因此像是英文下的 \ 和代码符号仍然无法使用;2. 还有我经常使用的 【】 标点;
    • 关于中英文之间自动加空格,V2EX 上 有过讨论,其中提到不应该自动化处理,想来也有道理,「形成肌肉记忆」之后自主去添加更为合理;
  • 好用的地方
    • 输入中文的 emoji 名字后可直接选择 😁;其实只有一小部分,emoji 的中英文名字对照参见 https://www.emojiall.com/zh-hans/all-emojis;(当然自己日常使用也不会用到很多)
  • 几个可吐槽的地方:
    • 词汇学习非常之糟糕,输了一遍之后第二遍仍然找不到姓名/词汇(应该是要反复很多次才可);另外,如果不重复的非常「健忘」
    • 还有除了「文本替换」之外,设备之间似乎不会同步(存疑,或者说同步周期很慢)

参 V2EX 上的讨论 Apple 各设备之间的输入法会同步词库吗 当然,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隐私 —— 还是选择问题,在于你是否要是否愿意去接受这种「不方便」。

附一篇 技巧:Mac 里的文字输入效率 但「不折腾」为原则,目前不想细看……

邮箱

【其实邮箱的实践才关乎这里的「隐私」议题。目前总体就是从「网易邮箱大师」转为原生 Mail 和网页版。 又是一个折腾了很久的问题,以下摘录自己的一些思考/实践(原文涉及隐私就不放了,主要是自己懒得重新写了)。 自己也用不来邮箱,正在摸索中……】

TODO list

  • 清空邮箱
  • Gmail 使用学习
  • 用哪些邮箱
    • Gmail 主邮箱
      • 需不需要副邮箱?
    • 参 macOS 设置中 「Internet Accounts」中的列表:iCloud, Microsoft Exchange, Google, yahoo, 163, 126, QQ
  • 解决 Gmail 的使用问题
    • 学点 Surge?
    • 常规解决:用 Proxifier?【失败】参见 这一篇
    • 替代方案:采用 Chrome 程序的方式,启用「桌面通知」(在 Gmail 的配置 - 常规 - 桌面通知 中)参见 这里
  • 邮箱软件的选择问题
    • 原生邮箱的隐私性是主要因素
      • 和系统的集成度非常高
      • 「window - connect doctor」非常好用!可以监测网络情况(考虑到邮件的特殊性,之前折腾了很久,在 global 和 rules 之间反复横跳,失败太多次了)
    • 缺点:配置相对比较复杂

当前实践

总结一下目前的配置情况:

  • Internet Accounts
    • 在 macOS 的「Internet Accounts」中配置了 iCloud, Outlook(Microsoft Exchange), Google, Yahoo 和 FDU 邮箱
    • 毕竟这些账户和 Mail, Contacts, Calendars, Notes 等的集成度较高;
    • 但实际上点选了 「Mail」 的也只有 iCloud 和 FDU 邮箱,主要是网络问题;
  • Mail
    • 就「Mail」应用来说,Gmail 暂不去折腾了;
    • 另外几个国外账号的稳定性也不是很好;另外 iCloud 邮箱居然在全局模式下网络无法连接;
    • less 原则:iCloud 本身就不常用,但是 Apple 自家所以先挂着;FDU 邮箱是需要接收信息;FDU
  • Chrome APP
    • 转 Chrome APP 居然也很好用,包括 Gmail, Outlook,另外 iCloud mail, FDU 也设置了权且作为冗余吧
    • 其中 Gmail, Outlook 是支持桌面通知的,但 Gmail 配置好了居然无效,可能仍然不是通过 HTTP 接收的?
  • 配合手机端「Gmail」使用
    • 首先自然是为了解决 Gmail 的通知问题;还有点很重要的好处是 Google 账号的管理(见下)

邮件管理

Gmail 复杂但也好用,可翻阅其文档。

  • to be added...

【转】邮件的层级管理

来自知乎上关于 如何管理多个邮箱

根据你的情况,我建议你可以分层级来管理自己的邮箱/账号。

  • 第一层:你有一个单独用来注册账户的邮箱,那么不重要的网站全部用其注册即可。然后你就可以完全不用管这个邮箱了,放那长草就行了。不要在客户端(尤其是移动端)里添加它,定期(比如两个星期)去网页端看一下就可以了。
  • 第二层:银行、亚马逊等网站,用另一个邮箱注册,然后想办法退订或屏蔽广告、优惠信息等无用的邮件,或者把账单等有用的邮件自动转发到第三层。这一层的邮箱可以添加到你电脑上的客户端,但是未必需要添加到移动端,因为基本不需要处理。
  • 第三层:也就是你的私人或工作邮箱,真正用来通讯的邮箱,不要用来注册任何账号,把它添加到你的电脑和移动客户端并设置提醒和推送。这些是真正需要及时处理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增减层级。

域名邮箱?

起因是看到知乎上一篇介绍利用微信企业邮箱来给自购的域名配置邮件服务的 文章,但这个以「个性化」为目的的折腾也过于无趣…… 或许有精力可折腾自建个邮箱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