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还是忍不住入手了 Apple Watch SE 44mm 款,今天早上收到,到现在记录一下开箱体验。 首先夸一下包装设计,那个经典的礼盒设计,全程无需其他工具即可轻松打开,像蝴蝶形状的外壳中放了本体和表带两个盒子,总之非常精致。

具体到使用,我想谈谈 Watch 的使用/设计逻辑。虽然可以单品销售/佩戴,但感觉还是要和 iPhone 结合才能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虽然我开机之后就直接连上了 iPhone 其实并不了解单体手表的实际体验;但基于后续的操作,可以明显感到苹果非常注重手表和手机之间的融合程度(或者说 野心?)。

仔细想来,一台智能手表的交互逻辑还是比较复杂的:

  • 表盘的尺寸决定了其不可能容纳过多的操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下容纳必要的内容,而不损失使用的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 交互形式上:
    1. 自动感知的息屏功能做的非常好(对比之前用的小米手环 hhh);
    2. 主要的还是这一块小小屏幕上的点击操作,需要不同应用之间的切换、应用内部的操作等(这些似乎更多关乎应用开发者);另外,在应用内部长按上下方可分别唤醒通知和控制面板;
    3. 还有就是两个实体按键,均可按压,上面的「表冠」承担了返回的功能,同时设计了旋钮支持流式的操控,下面的按键进入后台,长按关机;可以看到,考虑到手表和手机之间的区别,事实上苹果将 iPhone 上的 Home 键和电源按键的逻辑重新进行了组合:手机上保留的一个 Home 键是最重要的交互按键并且比较容易双击进入后台;而在手表上双击则是一个比较别扭的操作,因此将其分化到两个实体按键上,在此基础上附加了双击、长按的不同效果。
  • 输入方式上,采用了语音、手写两种模式,也是无奈之举;
  • 大概是考虑到了单用手表的需求,Watch 上有单独的 App Store;虽然配合手机使用是更好的选择,参见 手册:在 Apple Watch 上获取更多 App
  • 交互模式上,和手机还是有区别,当然这可能是和手表的属性决定的。正因于此,也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实用体验。例如,相较于手机上的 Siri,Watch 抬腕靠近直接交互的形式无疑更符合直觉。
  • 其实说到底,就是手表这一硬件形态相较于手机的优势。例如网上提到的减少手机通知、远离手机(而不错过电话等通知)、更适合运动等。
  • 另外,还是要夸一下 APP 视图中的 Grid 模式,操作上非常顺滑;
  • 还要提一下密码,离开手腕拿去充电之后要求重新输入密码(虽然我把它关了……);
  • (大概和其他的智能手表类似)手机上有个叫「Watch」的 APP 配合使用,可进行系统设置、软件安装、表盘设置、使用手册等功能;苹果整个生态的结合使用起来还是有很大提升的。

又零碎讲了这么多,其实这次比较大的收获,大概是重新发现了苹果的使用手册,例如 Watch 的使用手册 基础部分,写得非常清楚详尽。

另外,再推荐一篇 Apple Watch 购买及使用指南 | 果核指南,2019 年 4 月的了有点过时,但文本的逻辑还是非常赞的,另外其中推荐的 APP 都可一试~